茫茫書海裡,總會和喜歡的書相遇。
2019年我看了50本書。
若再加上和3歲孩子共讀的童書,不計其數。
今年並沒特地規劃閱讀主題,總結後才發現以文學和商管為主。另有心理勵志、居家收納、親子教養等,還欣喜地發現多達14本是馬來西亞本土作品。我喜歡多元化的閱讀,不只求取知識,也能陶冶性情。大概就是關注外頭精彩世界的同時,也關照內心,和關心身邊重要的人事物。
今年最享受閱讀過程的書,正是謝哲青《走在夢想的路上》。喜歡謝哲青娓娓道來的人生故事、遊歷經驗、個人反思等,再加上大篇幅的旅行故事並沒有照片輔助,反而讓我像讀小說般發揮想像力,因而經歷一次美妙的閱讀之旅。
另一本是海凡《喧騰的山林》。海凡曾參與馬共部隊,在雨林裡經歷13年的游擊生涯。如此特殊的經歷,加上生花妙筆的描述,讓這本散文集讀起來欲罷不能。神秘的雨林生活讓人大開眼界,確實也像讀小說般似幻似真。
當然還有村上春樹的書。讀完所有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後,第一次接觸他的散文隨筆《身為職業小說家》。脫離小說裡的異想世界,走入村上春樹的真實生活,卻依舊發現他的人生也有小說般的意味。而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勵志書,道出了村上春樹在小說界裡40年依然屹立不倒的背後,其實都是慣性的自律、和永不言休的意志力。
至於有些書讓我讀起來非常「痛苦」。
痛苦是因為書裡的內容,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挑戰我固有的狹隘思維。我原有的觀念,透過作者的眼界開始動搖,然後在質疑、反思的痛苦過程中,慢慢整合為新觀念的雛形。《21世紀的21堂課》以宏觀角度去討論世界;《異類》以非一般角度去討論成功主因,都是我在閱讀中不斷思想撞擊的例子。不只改變我看待世界的方式,也確實影響我的人生觀。
另外喜歡的一本書是《一人公司》。說是「一人」,其實重點是質疑企業傳統式成長;說是「公司」,其實更像一種新思維生活方式。總結來說是作者分享自身經歷,即如何按照自己的生活理念、形態,去打造自己喜歡的企業模式並永續經營。追求的不是更多,而是更好。這種小而美的概念,也酷似我追求極簡生活形態的一種。
2019年影響我最深刻的書,是《斜杠青年》。
「斜杠」二字並非重點,反倒是Susan Kuang這位女青年的自身魅力。書裡是她從經歷過的人生、閱讀過的書籍、思考過的課題等,透過漫長時間省思、沉澱後的一種自我總結。特別適合30歲左右的青年閱讀,這時大多數人開始密切地思考人生中的自身定位。
而這本書帶給我的核心價值,是「自律」。讀完這本書,我決定要對自己更為嚴苛,開始在生活中培養自律習慣(閱讀、運動、早起等)。不敢說有多堅定,但2020年肯定有更多成長空間。也是這時候才發現,隨心所欲也許會讓人開心,但嚴以律己的自律生活則不只開心,還有成就感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也關注Susan Kuang的微信公眾號。低調的她更新頻率不高,但每一篇貼文都極有深度,也讓人有所啟發。據知她會在2020年出版新書,非常期待。
2019年,每天都和閱讀有關聯:看書、做筆記、寫讀後感、共讀等。持續性地閱讀後,發現自己擁有一種能力:隨時隨地都能自在閱讀,也能在思緒被打斷下再快速投入書中。閱讀,也就更為如魚得水。
新的一年,我期許自己的閱讀更多元化,也撰寫更多的讀後感。然後在茫茫書海裡,繼續被一則又一則的故事感動;或被一個又一個的理念啟發。也特別期待和某本書不期而遇,然後在閱讀過程中醍醐灌頂,成為心中年度的「那本書」。
我想這就是閱讀的迷人之處:在未知的書裡,遇見未知的自己。
2019年閱讀清單
2019年我喜歡的書之讀後感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