藉由自己喜歡的書,拼湊世界的輪廓,和形塑自己的生命。
今年我看了50本書。
數量比往年少,卻讀得比較深刻。有些書,看完後意猶未盡,還去找資料、看電影、記錄片等,再寫成閱讀心得。這些發自內心渴求的舉動,沒有任何功利作用,卻悄悄地形塑我的生命,也讓我成為一個長出自己樣子的閱讀者。

我的2021年閱讀書單,有一半以上都是文學作品。
在動盪不安的疫情時代,正是文學給予我安定的力量。今年我最喜歡的文學作品,正是梭羅的《湖濱散記》。
梭羅對大自然的鑑賞、對簡樸生活的實踐,和對精神生活的追求,讓我深受啟發。尤其是他「拿著一把斧頭進森林」和「時候到了就離開森林」這種純粹的精神,更讓我為之欽佩。他的簡樸生活哲學,著實提醒了我:不管想要怎樣的生活,重點不在於形式,而是思想。唯有保持獨立思考和提升精神層次,才是最終的生活目標。
另一本讓我著迷的書是《夜航西飛》。
這是20世紀初一位傳奇女性的回憶錄,書裡圍繞她於非洲肯亞多姿多彩的成長經歷,還有她成為飛行員後的各種冒險故事。這本書文筆幽默,故事精彩,給予我非常美好的閱讀體驗。它既滿足我獵奇的心態,也喚起我對探險紀實文學的渴求,想要閱讀更多古今中外探險家的故事。
文學作品以外,我最喜歡的是《情緒發炎》。
它讓我意識到,我在面對疫情大環境的焦慮、警覺與無助感,是一種「情緒發炎」。書裡提供很多紮實的建議來調節情緒,既有科學研究背書,也貼近日常生活,讓我獲益良多。我已擬定一份簡單的「情緒復原計劃」,來面對疫情依舊充滿未知數的2022年。
另外喜歡的書,還包括幾本虛構卻又寫實的小說:《親愛的人生》、《太多幸福》、《印度之旅》;描述異國旅居的散文《遠方的鼓聲》和遠征K2的報導文學《神在的地方》。還有一本讀起來大開眼界的《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》。

今年對閱讀最大的體悟是:讀自己喜歡的書。
我終於認清這個世界的好書太多,自己是無法一一讀完。既不想多讀而囫圇吞棗,也不想少讀而知識焦慮,更不想在過程中澆熄對閱讀的熱情。
於是我決定從自己喜歡的書重新出發。以滿足自己好奇心、符合內心需求的選書為主,然後花時間慢慢閱讀、找找資料、寫寫讀後感,再從中延伸至更多有趣的書單。這種「慢閱讀」,讀的書不會太多,過程卻充滿喜樂。
如今閱讀於我,不再是為了「讀一本書、學一些東西、獲得一些啟發」這種目的性。我把它當成一種拼圖遊戲,按照內心需求,藉由閱讀去拼湊世界的輪廓,和形塑自己的生命。就像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一步一腳印地去認知世界、認識自我一樣。

回顧2021年的書單,很大部分都是我喜歡的書,甚至都還回味無窮。這些書本早已和我生命相融,成為我人生中的某個小脈絡。
我滿心期待2022年,我會在閱讀路上發現更多我喜歡的好書 





完整的讀後感請看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