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哲青 《因為尋找,所以看見》

謝哲青的朝聖之路,有風景、有故事、有省思,讓我深受啟發。

看謝哲青寫旅行,是一種享受。

只要細讀他的文字,就恍如跟他走一趟旅程。不只看到沿途的風景,也看到風景底下的各種歷史、人文、藝術等故事。我不得不承認,就算我親自走一趟,也未必能「看到」如此豐富的元素。

2017年時,謝哲青決定踏上朝聖之路,從法國南部徒步/騎單車至西班牙的菲尼斯特雷角,全程800km。他自認對工作認真奉獻,卻不獲認同而深感失望和迷惘。於是他想藉由這段孤獨又辛苦的漫長旅程,重新認識自己。

他寫說:「我認為這是種慢節奏、馬拉松式的苦行試煉,它先在自我身心靈的容器裡註滿了感覺與情緒,教我們更誠實、也更深刻地面對自我,然後我們在路上審判、否定自己,最後掏空自我,為未來可能的轉變預留空間。」

謝哲青的強項,在於擅長把晦澀難懂的歷史人文資料,化為「白話文」置入遊記中。既讓讀者不自覺地投入其中,也沒有拋書包的嫌疑。但更吸引我的是他和內心對話的文字。畢竟是個擁有豐富閱歷的旅行家、媒體人,經歷大風大浪後的內心感悟總是會讓人特別好奇。

之前讀了謝哲青的《走在夢想路上》,裡頭引用了米蘭昆德拉《生活在他方》裡所說的:「我們總是想像美好的生活在遠方,實際上,真正的生活就在當下,是平凡而瑣碎的人生。 」

在《因為尋找,所以看見》一書裡,又藉由海明威的作品提及:「終有一​​天,你會看穿失落一代的浮誇、虛假、光鮮亮麗的背後,是聲勢虛張的色厲內荏,是對平凡的莫名恐懼。真正的生活,是跳脫錯亂荒唐的文學誇飾,勇敢走入瑣碎日常,甘於無味平淡的堅定信念。 」

我想謝哲青不缺應對外頭世界的勇氣。以往攀山航海周遊列國的過程雖然挑戰,但憑著一股熱情終究會跨越。可如何在瑣碎日常裡仍保有對生活的熱誠和信念,不管是他,抑或我們,都是充滿挑戰的事情。

最後,是謝哲青在路上所收集的朝聖者故事,讓這本書更為溫暖。他們來自四面八方,男女老少皆有,各自擁有不同的人生故事。一個人出遊,既享受寧靜的孤獨感,也穿插著新朋友給予的溫暖與祝福。我想這是所有喜歡獨自旅行的人所迷戀的感覺,包括我。

《因為尋找,所以看見》可在以下網站購買:
其他文章: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