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illiam Davis《小麥完全真相》

⁣⁣如今我們食用的小麥,已不是最初野生的單粒小麥。⁣

我開始留意起小麥,或小麥所含有的麩質 (gluten),大概就是從孩子在副食期間因為食用麵粉/麵條而皮膚過敏;另一邊廂,我爸也觀察到只要他吃麵包、包子、蛋糕類,也一定會迎來漲風症狀。⁣
小麥是怎麼一回事?即使我們沒有麩質過敏,那繼續吃小麥好不好?而常常被冠名為健康食物的全麥穀物,是真的健康嗎?⁣
身為美國心臟專科醫生的作者就在《小麥完全真相》裡藉著資料和經驗告訴讀者。⁣
🔹
如今我們食用的小麥,已不是最初野生的單粒小麥。⁣
為了對抗旱災、真菌等環境條件,也為了更適合用來製作不同類型的食物,小麥早已經過無數次的人為育種而產生基因變化。小麥至今甚至已暴增至超過2萬5千個不同品種。⁣
另外,我們常常聽到小麥/全麥是複合式碳水化合物(complex carbs),會比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的單一碳水化合物(砂糖、果汁等)來得健康。然而書裡卻提起,小麥中的複合式碳水物,所含有的75%「A型支鏈澱粉」也一樣會迅速轉化為葡萄糖並推升血糖。⁣
「小麥就是小麥,無論是否經過各種加工處理,單一或複合、高纖維或低纖維,同樣都會造成高血糖。」⁣
只要反复觸發高血糖,胰島素就會升高,進而將葡萄糖轉化為脂肪,並在腹部形成「小麥肚」。一旦小麥肚越大,胰島素反應不良,就會導致糖尿病;而脂肪組織也產生更多雌激素,讓男性的乳房也更加凸出。另外,小麥也有類似嗎啡的效果,堪稱為「食慾興奮劑」。⁣
🔹
作者在書裡極力提倡不吃小麥,不止可以減輕體重,甚至還能避免糖尿病、體內發炎、皮膚問題等健康狀況。⁣
對我而言,除了說小麥的麩質可能導致小麥不耐症的特殊狀況外,其實這個主角「小麥」,也可以是指其他類型的碳水化合物!因為所引發的一連串健康狀況,是源自血糖快速攀升,而主謀就是我們放在口裡的食物,尤其是碳水化合物/醣類。即使GI(升糖指數)低的食物,如果過量攝取,也一樣造成血糖劇變、血脂增加。⁣⁣
所以讀完後,讓我背脊發涼的不只是「小麥」,還包括「醣類」和「糖尿病」。⁣
哪怕我平時都吃健康食物,但「自以為健康」的選擇:全麥麵包、糙米、其他穀物等,始終也會對血糖造成影響;更別提生活忙碌時、或旅行大吃大喝時(還有不太注重飲食的年輕歲月),那些胡亂丟進嘴裡油膩、甜膩的各種食物,究竟為身體帶來多少負擔?⁣
而「糖尿病」也不是一件遙遠的事。我不少長輩都擁有糖尿病,我也曾經在懷孕後期出現血糖偏高狀況,另外其實也有不少媽媽患上妊娠期糖尿病。⁣
如果不照顧飲食,持續讓血糖反复升降,負責製造胰島素的胰島Beta細胞最終會被摧殘,進而走上糖尿病之路。⁣
(以後我開口想吃甜食或醣類時,想的不是體重,而是血糖飆升的畫面😳)⁣
🔹
回到書裡的主角「小麥」,我覺得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,小麥帶來的負面影響也無法一概而論。⁣
最好的方法是自己試試看短期戒食小麥(書裡也有提供一星期的無麥食譜),進而觀察自己的身體是否有好的變化。我覺得這個做法也適用於奶製品、醣類,或其他任何長期食用的食物,或許會發現一些小病小痛從此消失。⁣
而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省思,是提醒自己要不斷地學習/更新飲食觀念。⁣
坊間有各式各樣的飲食法:生酮饮食、阿金飲食法、斷食療法等,即使沒有實行也可以當作參考。如果沒有刻意去學習,我們還是會停留在以前教科書上的金字塔飲食法等常識,包括一定要吃早餐、脂肪都是不好的、只要少吃糖就不會得到糖尿病(其實吃醣類也一樣會)……⁣
唯有參考各方面的健康指南、飲食建議,再自己進行實踐、實驗、改善,才能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法。畢竟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。⁣
 
 
 
後記:⁣
1. 作者在書裡描述小麥時偶爾很好笑,不管男人女人小孩全都被作者拿去當形容詞,如果太認真看待可能還會覺得作者還有性別偏差😅
摘錄一句很好笑的句子:⁣
「如果你討厭你的上司,想讓他早點老態龍鍾,就幫他準備美味蛋糕,搭配咖啡一起喝下。」⁣
2. 作者說小麥是食慾興奮劑,而我先前讀到的書也說咖啡因是興奮劑,但環顧四周,喝咖啡吃甜點似乎也是一種主流文化了🤔
感謝天下雜誌出版的閱讀邀約,讓我了解到小麥的真相,同時也反省自己的飲食習慣🌷
《小麥完全真相》可在以下網站購買:
其他文章:
.